• <tr id="66666"><input id="66666"></input></tr>
  • 打开客服菜单
    当前位置:红外光谱仪 > 新闻中心 > 基于红外光谱仪的再生塑料复杂组分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案探究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 电话 : 4000-180-060
    • 手机 : 158-022-89629
    • 企业QQ : 3041980058
    • 邮箱 : info@np17.cn
    • 网址 : http://www.yqailuoyi.cn
    • 地址 : 天津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园区(环外)海泰创新六路2号华鼎新区一号3号楼1门10层
    基于红外光谱仪的再生塑料复杂组分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案探究
    编辑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 2025-03-14 浏览量: 38

    1. 引言


    再生塑料的组分分析是实现精准回收、质量控制及高值化利用的关键。红外光谱(IR)作为分子振动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鉴别塑料类型(如 PE、PP、PVC)、检测添加剂(抗氧化剂、增塑剂)及追踪降解产物,为再生塑料的分级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系统阐述基于红外光谱仪的再生塑料组分分析检测方案。

    1741320473496995


    2. 检测原理与技术优势


    2.1 红外光谱原理


    • 不同化学键(如 C-H、C=O、C-Cl)在特定波数(cm?1)产生特征吸收峰(表 1)

    • 指纹区(1300-600 cm?1)可区分同分异构体及共聚结构


    塑料类型特征吸收峰(cm?1)典型应用场景
    PE2920(C-H 伸缩)、720(CH?面外摇摆)区分 HDPE/LDPE
    PP1450(CH?对称变形)、998(C-C 骨架振动)识别等规 / 无规结构
    PVC1250(C-Cl 伸缩)、690(C-Cl 弯曲)检测含氯杂质
    PET1715(C=O 伸缩)、1240(C-O-C 伸缩)监测聚酯降解


    2.2 技术优势

    • 非破坏性检测,无需化学预处理

    • 可分析固体、液体及薄膜样品

    • 检测限低至 0.1%(w/w)

    3. 检测方案设计


    3.1 样品预处理


    • 清洗:用丙酮超声去除表面油污

    • 干燥:真空烘箱(60℃,24h)消除水分干扰

    • 制样

      • 薄膜:直接 ATR 检测

      • 颗粒 / 碎片:研磨后 KBr 压片(样品: KBr=1:100)

      • 纤维: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FTIR-μ)微区分析


    3.2 仪器参数设置


    • 扫描范围:4000-400 cm?1

    • 分辨率:4 cm?1

    • 扫描次数:32 次累加

    • 检测器:DTGS(中红外)/ MCT(低温冷却型)



    • 1720418168740006


    3.3 检测模式选择


    • 衰减全反射(ATR):适用于表面分析,穿透深度 2-5 μm

    • 漫反射(DRIFT):适合粉末样品,消除颗粒散射干扰

    • 透射模式:需制备 < 100 μm 薄片,用于定量分析

    4. 典型应用场景


    4.1 塑料种类鉴别


    • 建立标准谱库(NIST、Sadtler),通过比对确定未知样品类型

    • 案例:在再生 PP 中检测到 1715 cm?1 峰,确认混入 PET 杂质


    4.2 添加剂分析


    • 抗氧化剂(如 1010):检测 3500 cm?1(OH 伸缩)

    • 增塑剂(如 DEHP):识别 1770 cm?1(C=O 伸缩)

    • 阻燃剂(如溴系):分析 1260 cm?1(C-Br 伸缩)


    4.3 降解程度评估


    • 羰基指数(CI):1715 cm?1 峰面积 / 2850 cm?1 峰面积

    • 交联度:通过 1650 cm?1(C=C)峰强度变化判断

    • 案例:老化 PE 的 CI 值从 0.05 升至 0.32,表明氧化降解加剧

    5.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5.1 复杂共混物解析


    • 问题:共混塑料(如 ABS/PC)光谱重叠严重

    • 解决方案:

      •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分离重叠峰

      • 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模型


    5.2 痕量杂质检测


    • 问题:催化剂残留(如 Ti 系)特征峰微弱

    • 解决方案:

      •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SEIRA)技术

      • 联用 XPS 进行元素验证


    5.3 在线检测限制


    • 问题:生产线上难以实时制样

    • 解决方案:

      • 光纤探头(FPA)实现非接触检测

      • 结合深度学习构建快速分类模型

    6. 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


    • ASTM D3418:塑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

    • ISO 11357:热分析标准

    • 质量控制

      • 定期校验波数准确性(聚苯乙烯膜标准品)

      • 建立实验室间比对机制

      • 使用 CRM 认证的再生塑料标准物质

    7. 未来发展趋势


    1. 微型化设备: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2. 智能分析系统:AI 算法自动解析光谱并生成报告

    3. 多技术联用:IR-GC-MS 同步分析成分与挥发性有机物

    4. 3D 成像技术:揭示塑料内部组分分布异质性

    8. 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凭借其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已成为再生塑料组分分析的核心手段。通过优化检测方案、提升仪器性能及开发智能算法,该技术将推动塑料回收行业向精细化、高值化方向发展,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示例):
    [1] ASTM D3418-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Polymers by Thermal Analysis.
    [2] Smith P. et 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olymer Analysis. Wiley, 2022.



    上一篇: 锂电池界面反应中原位红外光谱检测方案研究 下一篇: 利用红外光谱实现再生塑料微观结构与化学组分精准解析的方案研究
    cache
    Processed in 0.018859 Second.
    日韩经典午夜福利发布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